-
2008年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内容摘要: 1.针对全球气温升高而引发近年我国冬季变暖,冬小麦越冬前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下降、早春冻害死苗的问题,率先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历年(1951-2007年)越冬前积温的变化特点,提出了该区推迟冬小麦播种期的理论依据、......
-
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与新品种筛选利用
内容摘要: 针对抗旱节水研究中存在的鉴定评价方法与技术条件控制不足,操作过程及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以及现有指标与遗传育种衔接不足等理论与实际问题,以提高小麦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为突破口,从抗旱节水小......
-
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外大豆种质的引进研究与利用
内容摘要: 本项成果根据作物遗传育种原理,综合集成大豆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生产实际为目标,有计划地引进国内急需的大豆种质资源,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原则,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引进大豆品种资......
-
2005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
内容摘要: 本技术成果为本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九五”和“十五”小麦超高产攻关项目研究的核心核心技术,即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发现在小麦超高产栽培中,主茎和一级分蘖的1、2、3 蘖的生长发育进程、形态生理指标和......
-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内容摘要: 本项成果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综合集成作物生长、发育、遗传、演化等学科的理论和新技术,按照“广泛收集、妥善保存、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原则,通过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年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重大进......
-
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抗病性研究
内容摘要: 该项研究属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本研究运用植物病理学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力变异、病原菌在同工酶和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人工接种条件下的玉米种质抗性特征。通过数年......
-
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导人小麦的研究
内容摘要: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簇毛麦(Haynaldia Vollosa)抗白粉病基因导人小麦的研究”属于农艺学科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成果适用于作物远缘杂交和小麦抗病遗传改良。此研究是一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野生近缘植物的多态性鉴定一目......
-
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耐盐性研究与应用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大豆鉴定方法研制人手,鉴定了国内外大豆种质4200余份,筛选出一批耐盐种质。遗传研究明确了大豆耐盐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耐盐为显性,并在分子水平得到验证。选育了一批耐盐品系及审定推广了耐盐品种中黄10号,在盐碱地区累计......
-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稻种资源繁种鉴定评价与利用
内容摘要: 组织全国26个省(市、区)28个科研单位协作攻关,制定了栽培稻、野生稻、杂交稻的观察项目和记载标准,使全国农艺性状鉴定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编写出版《中国稻种资源目录》8册,入目稻种资源71970份,共575.4万字,其中......
-
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
内容摘要: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高忠丽首次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天然突变体,邓景扬等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研究鉴定出它的不育性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所控制,由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母细胞败育早不能形成正常小孢子属无花粉型......
-
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远缘杂交中的外源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鉴定
内容摘要: 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源基因,对现代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进行外源染色体检测与鉴定,是提高远缘杂交研究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本课题在以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利用远缘杂交技术,成功地获得了小麦......
-
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
内容摘要: 小麦黄矮病毒病是小麦主产国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种、属内缺乏抗源,抗病育种未见成效。 从1985年起,我们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合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鉴定出中间偃麦草(Thinopyrun i......
-
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异源细胞质粗山羊草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
内容摘要: 00多年来,小麦新品种都是通过细胞核基因重组或突变育成的。70年代始,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核置换的方法获得异源细胞质小麦,利用细胞质和细胞核互作优势创造新品种。从1980年起,我们用具有D型细胞质的二倍体粗山羊草(Ae.sq......
-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粳型稻种的起源及其耐旱性与耐冷性
内容摘要: 50年来,各方面的论证说明粳型稻种是起源于陆稻。主持人俞履圻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专门研究西南各省的地方稻种,于1944年发表“西南各省之粳稻”一文,说明湖南、四川是籼稻区域,粳稻少。种粳稻品种最多的是云南。云南思(茅......
-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涝性鉴定及其利用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60291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和部分育成品种进行了抗旱(涝)特性鉴定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如下进展:(1)首次摸清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涝)特性的现状、地理分布和利用情况。明确了山西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抗旱......